摘要
下載 Docx
閱讀更多
世間萬物的生滅,從佛陀開悟的角度來看,都按照「緣起」法則來進行。佛陀教導說,一切現象皆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今天,科學家們也認識到世界經歷著相似的循環。這種理解密切反映了現代物理學中的許多概念,如恆星的生命週期、星系的誕生和死亡,以及宇宙本身的持續演化。緣起的含義不僅在實踐中被接受,也已被科學所驗證。從緣起論產生了因果律,就是俗稱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釋迦牟尼佛曾指著一杯水,說這杯水裡有八萬四千個眾生。實際上,八萬四千只是個象徵,代表了一個巨大的數字。科學家們花了一千多年,直到顯微鏡的發明,才證實了佛陀話語的真實性。人們可能會想,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沒有現代科學工具,佛陀如何能夠對宇宙的宏觀世界和微生物的微觀世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事實上,一切都在於心靈。透過深入的靈修與覺醒,人們可以感知整個宇宙。這個想法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即使經過數千年的科學研究,我們對宇宙本質的理解與佛陀的智慧相比,仍然相形見絀。《楞嚴經》講述:「一切因果,乃至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根據佛教的說法,萬物皆有靈。草、樹、花和所有生物都被視為與人類同等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曾一度將這種理解視為「迷信」。令人著迷的是,科學的發現挑戰了長期以來對植物本質的看法。進一步的研究顯示,植物擁有非凡的能力,包括超感官知覺、記憶、辨別真偽的能力,甚至能欣賞音樂。佛陀教導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反映了佛教的平等觀。透過深刻理解這個真理,我們可以消除傲慢,我們將不再看不起他人。這種理解構成了真正道德的基礎。由於人人本具有佛性,任何人皆可開悟—這只是覺醒和克服懶惰的問題。